`
izuoyan
  • 浏览: 8879419 次
  • 性别: Icon_minigender_1
  • 来自: 上海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北京工作流厂商第一次非正式聚会总结

阅读更多

20060722北京工作流厂商聚会总结

截取内容来自http://javafox.vip.myrice.com/wfchina/20060722.htm(原内容含图片)


倡导人
:胡长城(银狐999);科诺的杨存杰;计世咨询曹开彬、许位国;
时间 20060722下午13时到19
与会人员:浪潮楼上(高林)、西安协同(赵建春、李华)、信雅达(刘媛媛)、炎黄盈动(邢波涛)、思维加速(宋兴烈)、慧点科技(莫映)、有声博大(李文章)、计世咨询(曹开彬、许卫国),科诺(杨存杰),还有这次聚会的发起者我——胡长城(银狐999)。

722下午,在北京科诺公司会议室,北京的一些主要工作流厂商会聚一堂,讨论了工作流、平台方面的一些内容。
1点钟,大家聚在一些,对工作流的功能、发展,以及平台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。

需要重点感谢科诺公司的杨存杰先生,他为大家提供了会议室、投影仪,并为大家提供了水果、瓜子。因此,整个聚会过程,充满着随意而又欢快的意境。

多年lai
直都是在网上与工作流的朋友交流,却很少面对面的同行之间交流。这一次,在科诺杨存杰的建议下,终于下定决心,邀请大家聚会一次。没想到这个提议受到很多同行的欢迎和支持。当然也有很多的遗憾:一些厂商因为临时加班未能到场,比如华创动力;还有些厂商当前没人在北京,比如东兰、Joinwork、中创软件等公司,还有一些我因为失去了联系方式,未能邀约到,比如北京盛松、东方易维、普元北京办事处等等。

当然,这次的聚会比较随意,筹备的也比较匆忙。由于之前大家没有太明确的讨论主题,而且有些朋友是做研发,有些是做市场,所以大家的思维比较发散。但也因此,大家探讨的内容也比较丰富:大家不光探讨了单纯的workflow,还探讨了平台、系统集成、表单等内容,以及市场、服务等各个方面。但因此,探讨的内容,从单方面来说深入度不够。

首先各个厂商挨个介绍了自己和产品:

西安协同:不愧是国内的老牌厂商,很有市场眼光,上来就主动的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和产品,以及目前协同转移到集成层面的内容。协同的赵建春先生,给大家带来了他们的分布式流程概念,以及他们未来着眼的基于SynMQ平台之上的ESB战略,看来要通吃流程集成和数据集成。

有生博大:李文章所主导的新版RiseOffice5.6版基于XPDL2.0的流程,让大家打开眼界。在流程定义过程中的细节考虑,连协同的朋友都大家赞叹。他们倡导了流程定义分级和MapDAO概念,很吸引大家的眼球。

浪潮楼上:高林不愧是推广产品的高手,——“俺们流程特色不多,但俺们平台特色很多啊”,让在场各位,一度惊叹不已。其前台组件、后台模型都很深入。给大伙展示了他们的丰富的表单设计、元数据操作等等,也因此一度让大家跑题。

炎黄盈动:邢波涛兄弟给大家卖了个不小的关子,一句“我们提供很成熟的14种模型,可以很快速的解决中小企业的审批流程”,让大家猜疑不少。

思维加速:在我眼中,老宋(宋兴烈)就是一个传奇人物,虽然没有介绍他们5.0研发近况,但一句话就道出了业务基础架构平台的真谛:业务模型的抽象。当然,Justep改名“起步软件”,也是预示着他们要在平台之上真正开始起步吧,正如老宋说的:平台是核心竞争力。

信雅达虽然信雅达企业本身很复杂,很多产品线,但今天来的是工作流事业部的刘媛媛,也道出了他们的真谛:我们专注工作流。

慧点科技:莫映一向低调,今天介绍他们的工作流就更加低调了。一句“我们目前流程还更多的依赖项目定制来满足客户需求”,虽然很简单的一句,但也说明非专业化的工作流厂商在满足客户流程化需求的时候,所面对的艰辛和复杂。当然,这也可以用一句“流程的应用来自于实践的总结”来结尾。

俺(银狐999俺代表一个工作流的爱好者,俺没有宣传产品,俺只宣传了自己一把:俺这四年搞工作流辛苦啊,又研发、又培训、又写文章。借此机会也是大大的宣传了一把我最近正在写的文章《工作流引擎内核探索》。

精彩片断回顾:

(一):我做了一把引子,让协同和信雅达PK了一把。协同就是协同,一句“俺们协同地产的收入也很丰富,让原本资产雄厚的信雅达顿时锋利锐减”;然后又一句“你们信雅达的产品更新比较慢—— 看看我们,都已经做ESB了”;最后一句“俺们的界面要更加丰富多彩”—— 这一轮PK,明显协同胜出不少。

(二):炎黄盈动的邢波涛,一句“困惑如何实现快速的流程应用开发”让大家兴趣一下子提高。大家首先都在大倒苦水:现在的客户,越来越精明,越来越要求多。如何快速满足客户的应用,这造成了目前工作流厂商开始向平台化迁移;而平台和应用厂商提供者,却又耗费精力自己开发工作流——单纯的工作流产品似乎已经越来越大家看好。

(三)老宋一句“大家在开发流程和平台过程中,有没有投入精力研究一些模型和理论?”让厂商陷入了沉思。协同就很会抓住时机,—— “我们的优势是背靠科技大学,我们的第一代雏形就来源于大学对PetriNet的科研成果”,当然也暴露出了他们的成功之道:“我们很多预研性的工作,来自于大学的课题,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的教学,一方面减少了企业预研的成本”。

聚会花絮:

(一):在给个厂商朋友之间做介绍的时候,我时不时就需要变成:哈哈,这是你们的竞争对手XXX公司的XXX
(二):虽然主题是工作流,但是浪潮平台的高林却用他那独特的吸引力,在介绍Loushang的平台的时候,一度让大家围绕着平台和如何二次开发探讨的不亦乐乎。

(三):不愧坐在这里的都是竞争对手,时不时地聊着聊着,就会爆出:我们的XXX,就是之前在你们公司的···
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